心得分享-99.11.13-釋迦組2010.11.13 心得分享---釋迦組組長:莊澄河   副組長:徐文章  小文殊:吳澤民 文章師兄:道行法師於上課時講到,「法界為心,習氣相應」,告訴我們做人處事不能有驕傲的心理,凡事要為大眾著想,經常反恭自省並多做善事,以累積福報功德。 法彰師兄:佛教梵唄課中提到往生者臨終助念之益處,對即將往生者,特別是病危者的臨終助念,助念約八至十二小時,尤其要對臨終之往生者提醒,「信、願、行」三種憶念的觀念,千萬不可以因悲傷哭泣而念舊往生者之過往,例如捨不得你走…等等,會令其有牽(念)罣,以致於有罣礙而升起瞋念,因而離不開親人身邊(即離苦得樂),故要以憶念,使其生信心及發願力,使酒店工作往生者能不墮地獄道,能成菩薩道,行佛道。最後唯有常念阿彌陀佛,持續憶念佛,秉持戒定修行,依著六念,才能往生淨土世界。 繁雄師兄:童年的時候為什麼苦少樂多,長大了就苦多樂少?童年的時候,依靠的是父母,飯來張口,錢來伸手,不知憂愁,長大了,學業、事業及生活的壓力都必須自己解決,尤其是結婚以後,有父母、妻子及兒女待養,煩惱更是日復一日,無窮無盡。學佛就是希望平衡身心,逐漸減少煩惱,開啟智慧,把佛法融入日常生活當中,進而從煩惱的人生解脫出來。 添友師兄:成佛之道第三章五乘共法第二十七偈,「心性怯畏者,佛說應修念,繫念佛法僧,戒施天功德」,此說明,如心有不安,要持念六念法門,「念佛、念法、酒店打工念僧、念戒、念施及念天」。也可以頌「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文章師兄:「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如能背頌最好,在打坐的時候持念,可以讓人心生喜樂。 家璿師兄:佛教以慈悲心關懷大眾,使社會呈現祥和之氣。以參與臨終助念之經驗可以得知,人於臨終時的正念是極為重要的,故來此修持,希望秉持正念,心勿隨境轉,如此,可往生極樂淨土。 添友師兄:在此分享臨終助念的經驗,於臨終助念時,由於時間的關係,有些助念者會先離開,因此於安排助念時,要妥善規劃人力。如有往生者親友來訪時,亦要妥善接待,若該親友未曾接觸佛法,更要注意莫使其於臨終者身邊哭泣,以免影響酒店兼職往生者之心念。另於開釋時,亦要提醒往生者已經往生的事實,並發心念佛,以利升起正念而往生極樂。如往生者在家往生而無法找到醫生開立死亡證明書,則可委請當地之衛生所主任代為開立,以避免不必要之程序,而影響往生者。 辰二師兄:持戒是修定得清淨心的前提,「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是持戒。也是修定「自淨其意」的前提。持戒,以通戒言,即三聚戒,亦即懾律儀戒(諸惡莫作),懾善法戒,懾眾生戒(眾善奉行,饒益有情),但要「依慈住淨戒」。若論平日持戒修行風範,宋朝慈受懷深禪師所言,「莫道他人短與長,說來說去自招殃,若能閉口深藏舌,便是修行第一方」。與六祖「若真修道人,不見他人過,若見世間非,自非卻是左,他酒店經紀非我有罪,我非自有罪,但自去非心,打除煩惱破」最是受用。「尸羅不清淨,三昧不現前」,尸羅(持戒)要清淨,就要從增上心,出離心,甚至發菩提心來持戒,方得清淨。 澄河師兄:念佛,只是提起這一念的佛號聲,老實好好的用功,把佛號聲念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落在身心的覺受上,亦沒有任何雜念妄心,以真誠心佛號相續,即是本性起修,能不離自性修行,就是不離清淨心,如此念佛自然可以達到,一念佛一念相應,念念佛念念相應的境界,如此一直持續不斷用功,就可以達到淨念相繼,一心不亂,以及念佛三昧的體驗,總說,任何的修行重在專注一法,妄想、雜念放下,提起正念,念佛不斷地用功,以達到身心輕安,動靜一如,清淨自在酒店工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h13fhugu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