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馮海寧
  南京市原市長季建業落馬已有一個月,某接近中紀委調查組的人士透露,調查範圍不斷擴大,主要指向季在任時的工程項目。除吳中集團董事長朱天曉外,今年7月,香港地產商人周達偉也被有關部門帶走。蘇州房地產女老總高琪亦牽涉其中,有傳言其逃往國外,但公司並不知其去向。他們都是曾承攬重要政府工程的“紅頂商人”(11月21日《新京報》)。
  地產商與某些官員穿一條褲子後,儘管可以把某些官員當成梯子去實現自己的財富夢想,但同時也意味著這是一條充滿很大風險的合作。運氣好,就有可能逃過監督和查處,運氣不好就會栽倒。比如,傍著季建業的幾名地產商,就因為季建業落馬而被查。可以說,是季建業這根蘿蔔帶出了開發商這樣的污泥。當然,也有時候是開發商這根蘿蔔帶出了另一種污泥——腐敗官員。
  這些年來,落馬官員大多數與開發商有關。比如,今年7月中央紀委有關人士指出,十八大以來,已經曝光的六七件省部級案件中,大部分都與開發商有利益往來。這既說明落馬官員沒有經受住開發商的誘惑,也說明某些開發商的生意並不是真正靠在市場上打拼,而是依靠某些權力靠山,更說明我們的監督漏洞為開發商與官員相互勾結創造了不少有利條件。
  以季建業案件為例,這些地產商一路追隨季建業升遷軌跡,項目從揚州做到南京,承攬的政府項目都有季建業參與和操縱的痕跡。這些開發商之所以能承接到政府項目,顯然是因為有季建業直接或間接在幫忙。季建業自然也不會白幫忙。至於季建業從中得到多少好處,由於目前案件還在調查階段,結果尚未公佈,我們不便做過多猜想,但可以肯定的是,絕不會是小利益。
  既然這些地產商一路追隨季建業,自然靠的不是自己的品牌、資金等競爭力參與市場競爭,而是靠著季建業的權力。那麼,誰給這些地產商創造了與季建業長期勾結的機會呢?筆者以為,主要是權力監督的體制、機制存在不少漏洞,既給了這些地產商依靠權力獲取利益的機會,也給了季建業為這些地產商輸送利益的便利。
  如果相關政府項目處於嚴格監督之下,如果一市之長的權力真正受到多重制約,恐怕這些地產商和季建業都沒有機會從政府項目中牟利。從這個角度說,必須警惕某些政府項目變成市長項目,是市長一個人說了算。我們的黨內監督、行政監督、人大監督、司法監督、社會監督都應該借助季建業案件進行反思。據悉,一名未拿到工程款的浙江商人舉報季建業,“這或許是季建業落馬的導火索”。如果這一說法屬實,折射出我們的監督體系是多麼堪憂——如果不是內部反目,季建業則不會案發,權力的寄生蟲還會繼續獲利。
  另外,“地產商因季建業落馬被查”對其他地產商也有不少警示。儘管很多地產商從依附權力的過程中獲得不少好處,比如,以較低的價格拿地、拿項目,通過提高項目容積率增加利潤。但是卻沒有意識到,依附權力也潛伏著很多危險,比如說,靠山一旦落馬,地產商行賄等問題就會被髮現。再比如,因為行賄帶來不公平競爭,還有可能被其他開發商舉報而帶來牢獄之災。
  在中國龐大的開發商群體中,目前似乎只有王石敢說出“不行賄就是我做事的一個基本原則和底線”,儘管其他開發商是否行賄不得而知,但是,從諸多腐敗案件來觀察,不行賄的開發商是鳳毛麟角。而王石不行賄的結果是“拿不到好的地塊”。由此可見,地產商與官員勾結廣泛存在,反腐亟須從地產領域入手,應該早下手早預防,而不是等到被舉報或案發後才下手。
  (原標題:監督漏洞令房地產腐敗蔓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h13fhugu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